2010-04-07

打造「社區—校園」方程式:板橋市浮洲地區環境改善計畫






 基地範圍:
板橋市浮洲地區。

社區規劃師:
建築的光工作坊‧板橋社區大學

計畫簡介
浮洲地區是板橋市內唯一尚未實施都市計畫的地區。過去浮洲地區常苦於水患,因此早年曾有「禁建」的規定,導致在硬體建設未能跟上都市發展的腳步,在永續環境經營的議題上,也尚未受到當地居民的重視...儘管目前浮洲已不再淹水,但區域內發展仍舊遲緩。近年來政府終於想大力整頓浮洲,開始進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以經濟利益的角度,高容積的土地開發或許可帶來許多商機,但在「建設」的同時,我們擔心的是浮洲過去豐沛的文化資產將快速流失...
本計劃由現有生活環境調查為起始,期望能藉著收集地區內各方意見與資源,找出未來優質生活環境的契機。此外,本計畫亦將回顧昔日浮洲歷史,將「歷史」與「現存」視為重要資源,其成果報告可作為未來都市發展的重要參考,亦可讓後續規劃者了解當地居民的真正需求。

浮洲地區「文教設施比」居全國之冠,在浮洲推動「校園文化與社區生活結合」深具潛力,在過去公共設施缺乏的時代,浮洲曾是「板橋人的花園」,浮洲的「校園即公園」是許多老板橋人的共同回憶。研議如何善用當地教育文資源落實於「社區空間的實質改善」將是本案發展的主要方向。

本計畫以「社區工作坊」「社區環境美學教育推廣活動」為服務平台,藉社區研討與社大美學課程引發居民對於空間議題的興趣與重視,期許未來校園活動能與社區生活能藉此計畫產生更密切的互動,最後終能達到「校園城市」的夢想。

環境改善課題
(一)找尋浮洲特色
(二)在「現有的生活品質」與「都市更新」之間能找到新的平衡。
(三)善用浮洲既有資源 -- 打造全台獨一無二的“藝術化校園城市”
(四)柔性參與 / 居民自建

各階段民眾參與的內容、程序與方法
1.成立駐地工作站
2.進行社區環境掃描語文史資料繪整
3.研擬社區規劃課題與建議優先執行順序
4.整理回饋意見確認執行順序與可能方案推估
5.社區環境願景討論
6.社區說明討論會

預期工作成果及後續社區效益
本案預期成果如下:
1. 參與活動居民及主辦單位能更加了解社區並引發後續週邊效益。
2. 在社區共識的前提之下提出社區空間規劃的方向。
3. 藉由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公共藝術的過程凝聚社區向心力。
4. 培養居民美學素養、促進校園與社區融合。

後續之社區效益為:
1. 建立後續提案基礎,逐步完成社區生活空間的實質改善工作。
2. 藉由持續性的活動並逐步擴大參與範圍,未來將更能喚起當地居民關心環境議題、珍惜既有空間資源、提出更多改善構想等。
3. 引發相關單位對於本計畫提出浮洲成為「校園城市」地方特色的討論與後續發展事項。

2 意見:

匿名 提到...

打造「社區—校園」方程式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提案
希望可以真的改善
溪崑國中周圍混亂及忙碌的生活圈
而不是依舊被邊緣化的地區
一個俗稱三不管地帶

Unknown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