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說明:
2009年間臺北市政府為了準備翌年到來的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由各方面推動城市活化閒置建物與土地的新方向。回顧年間臺北都市地景的改變,其中以「台北好好看系列二」最受社會關注。系列二透過容積獎勵作為誘因,鼓勵建築基地開發前作為短期開放空間使用,其獎勵機制或容再議,卻開啟了都市中「暫時性綠地」的想像與討論。 從都市計畫、地景地貌、生態環境、社區營造、文化創意及都市更新等角度而言,「暫時性綠地」皆應能在公共利益的範疇下被賦予相當的社會意義。然而,政府政策在其中應扮演的角色、政策機制的補助、鼓勵、獎勵機制如何適切發揮功能始能兼顧公平性值得討論。以「多樣化的綠」為出發點,羅斯福路沿線綠點自2009年起提出結合與社區居民共同參與設計、經營綠地的構想,實驗了在臺北市注入更多綠色社區生活、開放空間的可能性,引發土地更多重使用角色的想像。接下來,我們希望展望未來,研究提出開發前荒置土地做為「暫時性綠地」的政策、機制與法令修訂建議,使得土地的使用價值發揮更多公共利益,透過彈性使用邁向生態城市。
讀書工作坊內容:
系列讀書工作坊進行方式為各國經驗、案例、政策機制討論與研究。研究對象以專項議題為主,結合已有推行經驗的國家城市發展討論內容,藉此對台灣經驗有所啟發、研擬再生基地的空地利用策略。
進行方式:
誰來野餐:開放式參與討論每場次依據「野餐 綠地」空間屬性、權管單位、社區紋理、討論議題等評估「誰來野餐」的邀請對象。包括,地主(建設公司、都更公司等)、熟悉該議題之專業者、媒體、參與綠地策展的團隊等,讓討論的過程能在邀請不同對象的過程中,彼此激盪、深化策略操作的細緻程度。
野餐‧綠地:
巡禮式綠地觀察與沙龍討論每次基地選擇特色短期綠地,包括國有、市有及私有土地。活動地點以戶外的開放空間為主。每次活動也可從中觀察綠地環境使用情形,並有機會與在地社區互動。
備註:
1 全程開放 自由參加 請至現場報名!
2 因位於戶外場地,設備有限。有興趣旁聽的民眾,請自行攜帶隨身座椅唷~
3 如遇雨天照常舉行,若遇大雨地點會改至周邊室內咖啡廳。(屆時公告於綠地現場)
4 部份與談者尚在邀請中,將視邀請情形調整名單。
請密切注意:羅斯福路綠點軸線 「誰來野餐」讀書工作坊
10月14日開跑:
10月14日讀書工作坊第一站將來到大安區錦安里油杉社區所認養的國有閒置空地,邀請聯合報「借鏡國外‧提升台灣」專輯採訪記者共同參加,探討日本各地方政府所擬定的綠色綜合計畫對營造城市綠色生活的重要性,深入瞭解政府如何支持「養蜂計畫」讓城市屋頂、綠地更生態,及更新案例如何與都市重修「舊」好。
日期:2011年10月14日(三)
時間:14:00-16:00
野餐地點:金山南路二段185巷號(錦安公園對面)
誰來野餐:鄭朝陽(聯合報《借鏡國外‧提昇台灣》系列報導記者)
深入閱讀:(可點選連結進入閱讀或下載網頁)
(1)youtube 2 短片:聯合報【借鏡國外】都市農夫 Ⅲ★ 東京銀座樓頂 養蜂樂園聯合報【借鏡國外】城市防災學Ⅱ★ 丸之內都市變臉 成東京曼哈頓
(2)聯合報編輯部,《給臺灣12個新觀念》(臺北:聯經出版,2011)
(3)《跟著瓦片去散步羅斯福路綠生活軸線》(臺北: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出版,2010)臺北 好好看系列二計畫成果圖冊-綠動坊新 敬邀參加~請協助轉知周悉,謝謝!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