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1

溪石之間 石碇山街的美學散步




基地位置:
石碇鄉位於台北縣中部區域,聯絡道路為106 及106 乙縣道。

社區規劃師:
蕭百興 華梵大學建築學系

社區特色:
石碇之名的來源,與清朝時石碇堡之名顯然有關。萬壽橋將石碇村劃分為石碇東街與石碇西街,也是著名的石碇老街。在石碇發展中,西街發展的較早,以茶葉興盛;東街發展較晚,以礦業帶起繁榮。歷史人文資源方面有:淡蘭古道、吊腳樓與石碇老街、煤礦遺跡。地方產業資源方面有:東方美人茶、豆腐、桂花香腸、打鐵鋪、野薑花棕。

主題構想:
一縷傳說:石碇作為光影潾洵、情話濫蔓的魅力山街,為居民及旅人提供美學真情散步的精神饗宴;石碇,是個在堅穩大石與潾洵溪流中盪漾著友情、情與愛情的凝靜所在;情、愛在此聚戀,也將在此纏綿,折晃出色流不斷變化的永恆光彩……。




設計內容:
1. 淡蘭藝文館旁涼亭的休憩空間營造
(親山親水導覽站)把欄杆除去,保留欄杆下的石塊,以砌成階梯狀,使居民和遊客可在此駐留,並在淡蘭藝文館的牆上展示石碇親山親水導覽資訊。

2. 潭花廣場-吊腳樓與蟾蜍石記憶場所浮現
此空間居於石碇小鎮的中心,以石碇聞名的吊腳樓意象,延伸到此空間。在萊爾富和候車亭前把吊腳樓的意象延伸至此,回復古早石碇西街騎樓樣貌,讓以往的交易活動在此浮現。並以石碇居民所記憶的蟾蜍石,在地面上做些許的變化,指向著石碇溪下的蟾蜍石,結合著之前本團隊所做的懸臂步道,讓此中心性更為突顯。

3. 石碇之心橋下空間(橋下情愛潾洵空間)
在橋下設置幾座可以坐下的椅子或利用橋墩來做可休息的地方,並在橋頂上打燈光,使橋下的空間變為明亮,讓居民和遊客可以在此橋下空間更為親近溪水潺潺和譜出一段段愛的戀歌。

4. 緊挨山石高影的輕靈接近烏塗溪沿街步道空間之規劃設置:
親「山」口
輕靈貼近巨石的暫息空間
藝術小舖,民家殘存磚石牆影與清木藝術生活平台
緊挨山石高影的輕靈步道
通連水岸的山邊小徑整治,含溪邊流瀑、垂懸植物等
石碇小鎮地標意象空間整治



計劃:
第一期: 淡蘭藝文館旁涼亭的休憩空間營造。
第二期: 潭花廣場-吊腳樓與蟾蜍石記憶場所浮現。
第三期: 緊挨山石高影的輕靈接近, 烏塗溪沿街步道空間之規劃設置。
第四期: 石碇之心橋下空間( 橋下情愛潾洵空間)

執行過程:
1. 社區工作站成立(華梵藝棧)。
2. 石碇村村長訪談、溝通。
3. 社區居民初步訪談。
4. 規劃設計構想發展與對社區基地生活觀察。
5. 社區居民說明會。
6. 華梵藝棧課堂講座。
7. 社區生活地圖繪製。





成果集圖檔下載: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