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4

祈堂風華 百年再現





基地位置:
隸屬臺北縣瑞芳鎮。以銅山里祈堂老街為主。目前人口數1486 人。交通以瑞金公路和金水公路為主要聯外道路,祈堂老街因地形地勢的關係,形塑許多階梯、巷弄空間,因此居民只能以步行的方式在老街上活動。

社區規劃師:
蔡淑瑩 北科大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社區特色:
採礦事業日益興盛後、居民從近礦區的山上遷移到山下,山下祈堂廟具安定民心、增添活絡氣氛之能力,這使居民定居逐漸定居下來,形成一個小型的社區,早期社區裡的居住空間有階級之分,日人大部份是居住木造式建築,工法精細、冬暖夏涼;而採礦工人多數是從外地來討生活的,住的房舍為臨時搭建的工寮,工寮的搭建非常緊密的,方式皆順應山勢而成,錯落式的建築便成為金瓜石的特色之一。

主題構想:
嘿!還記得颱風夜前的祈堂老街嗎?
曲折曲折的老街,躺在床上,聽著風和雨,真真實實的打在黑黑的屋頂上,屋脊上的木頭橫樑,原來比我們想的還要堅強呢,第一次有害怕颱風的經驗,給了祈堂老街。
嘿!還記得阿嬤總是含蓄的笑著揮手嗎?來坐拉~什麼時候會再過來~這兩句話,開始了我的祈堂老街,也結束我的祈堂老街。柑仔店的阿嬤,有點距離,也有點不能在乎,
嘿!還記得關公像下,像個故鄉的地方嗎?肩靠肩的黑色屋頂,不說話的,低著頭,送走每個人,只留下過一次足跡的人,離開了的人,逝去的人…走開了的人…

設計內容:
1. 發展課題與對策之一:規劃新目標與策略「生活圈」規劃觀念;檢討公共設施。
2. 發展課題與對策之二:民眾參與決策
3. 發展課題與對策之三:祈堂老街新風貌如何與九份老街區分;老街特殊風貌漸漸被現代化。
4. 發展課題與對策之四:祈堂老街空間再利用硬體的規劃與整修的意境重塑;環保、衛生、標示系統、休憩空間的改善。
5. 發展課題與對策之五:祈堂老街產業轉型之可能性觀光產業的角度;老人安養的角度;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 ) 的角度。

計劃:
短期:凝聚當地民眾共識、環境清理之規劃
社區現況評估,採民眾互動討論方式,整理出當地民眾對未來的發展願景。根據民眾共識,規畫未來方向。
中期:建築物再利用規劃設計,形塑老街氛圍
建築物再利用規劃設計,含形塑老街氛圍所需之經費概算及所需時程、視興建規模而定。
長期:環境綠美化、住家污水改善及溪流整治計畫
環境綠美化、住家污水改善及溪流整治之經費概算及所需時程、視興建規模而定。






成果集圖檔下載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