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地範圍:
永和市秀朗路沿線串連前溪、大新、得和、永元秀朗五個里內之部份畸零地與建築物立面。
社區規劃師:
孫啟榕 永和社區大學
永和最早的一條路「秀朗路」,串起最早的稻米集散地「前溪里」、作為老社區卻找出新綠地典範的「大新里」、以綠美化營造為瓦窯溝賦予新生機的「得和里」、充分綠化所有畸零空間的「永元里」、以及串接新店溪河濱綠地的「秀朗里」。這一路,串起永和過去的歷史記憶,也將串起永和現在的綠色光點。
設計內容:
1. 社區畸零地生態綠化:
成果集圖檔下載



社區規劃師:
孫啟榕 永和社區大學
社區特色:
永和最早的一條路「秀朗路」,串起最早的稻米集散地「前溪里」、作為老社區卻找出新綠地典範的「大新里」、以綠美化營造為瓦窯溝賦予新生機的「得和里」、充分綠化所有畸零空間的「永元里」、以及串接新店溪河濱綠地的「秀朗里」。這一路,串起永和過去的歷史記憶,也將串起永和現在的綠色光點。
主題構想:
建構一「花園城市再現」意象,以「時空膠囊」作為深埋永和人心中對於自然/生態的想望,而透過穿越時空的秀朗路則串聯起沿線由民眾打造的點狀式社區「綠色光點」。
設計內容:
1. 社區畸零地生態綠化:
總面積:66.11 平方公尺以生態綠化為原則,不使用外來物種/化肥與農藥,以蜜源食草或誘鳥植物為主,創造社區裡的自然生態系風貌。並嘗試以蔬果取代傳統綠化的植栽,除帶動民眾參與熱情外,亦可從觀察蔬果生長過程中,觀看其他生物與之共生關係,找到人與土地/自然間的和諧之道。
2. 社區畸零地公共化空間改造:
總面積:66.11 平方公尺以空間改造手法,讓畸零地綠化工程具有實用性與可及行,鋪面與街道傢俱的設計,可創造社區節點與休憩空間。
3. 立面改造與垂直綠化:
總面積:415 平方公尺,於牆面進行垂直綠化與街牆藝術,將歷史與藝術鑲嵌進生態的綠意中。
計劃:
第一期:98-99
預計串連五個里(前溪、大新、得和、永元、秀朗),改善總面積481 平方公尺(畸零地+建築立面綠化)。
第二期:99-100 年
第二期綠色光點打造計畫,預計總串連10 里。河灘地打造市民有機農園苗圃,預計完成四公頃。
由市民有機苗圃提供物種給校園進行各式綠化工程,同時培育校園生態導覽解說員種籽,增加與綠校園相互搭配的軟體建設。
執行過程:
1. 召開說明會:說明計畫並邀請大新里里長分享綠色生活理念與爭取綠地經驗。
2. 於各社區舉辦尋找社區綠化/種菜達人活動
3. 結合空間/生態環境/藝術專業者與社區達人舉辦社區工作坊,以參與式設計完成「綠色光點」畸零地空間改造規劃。
4. 規畫設計說明會(一)完成初步設計圖
5. 舉辦社區說故事比賽,決定栽種物種。
6. 規畫說明會(二)完成細部設計圖與社區分工
7. 進行空間改造美化工程。
8. 舉辦開幕記者會與永續維護大隊成立大會
持續社區調查推動二期計畫
成果集圖檔下載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