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的力量、永續經營的基礎
98.7/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近幾年臺北縣以「大河之縣、宜居之城」作為目標願景,相關建設已逐漸成形,更持續輔以「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加強由下而上之縣民參與機制,建構公民社會。
在「大河之縣」的願景下,如新板特定區、新莊副都心、臺北港灣都心的開發,皆輔以萬坪公園、中港大排、淡水古蹟博物園區……等多項建設,提升整體價值與風貌,已逐漸看出成效。在上述不同層次的建設架構下,社區規劃師可以作為協助公共參與的積極角色,在大型計畫下提出更為在地化、生活化的「地區發展計畫」,以「縫補」、「補充」的概念,使大型計畫能更為緊扣「宜居之城」之願景目標。因此,我們認為這是本年度社區規劃師的首要任務。
社區發展計畫所探討的範疇將更為廣闊,不僅止於小型空間的綠美化改造,而能就生活圈的尺度讓社區一同探討目前面臨的公共問題並提出對策建議,以擴大社區規劃的積極能量,提供公部門更有效的地方建議。
另外,社區營造、公民參與的推廣,在十餘年間已漸為各部門所認同,每年有多項資源供社區提案申請,例如衛生局「健康社區」、文化局「社區營造」、環保局「低碳社區」 ……等(據統計約有二十九項),並輔有相關課程,如何讓社區規劃師熟知、整合運用各項資源,創造最大公眾利益,至今仍是重要課題,今年社區規劃師輔導團隊也將積極促成相關平台。
城鄉局推展「社區規劃師」至今,已邁入第七年。逐漸站穩腳步的今日也面臨「社區規劃師之於其它部門的公民參與、社區營造有何不同?」的定位問題。我們認為社區規劃師應具備「處理公共環境/空間議題的能力」,而能在社區營造中拉出空間專業面,擔負起公民參與公共空間議題的專業角色。
所以社區規劃師除了基本的動員與整合能力,還必須具備對公共環境、空間營造的基本知識;配合新趨勢及北縣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標,可以落實於生活世界的生態知識與行動,是社區規劃師必須具備的知能;為整合地方智慧與需求,藉由「參與式工作坊」提出從生活世界出發的地區發展計畫的能力,皆是本年度培(回)訓社區規劃師的重點方向。
在上述背景環境下,本年度「社區規劃師徵選及駐地輔導計畫」預計達成以下三個目標:
一、建立社區規劃師輔助大型縣政計畫之模式
本年度社區規劃師的執行策略,將集中方向在「彌補大型計畫中欠缺的生活環境建構計畫」,以補充大型計畫裡缺乏的在地性與細緻度,提升整體計畫價值。並嘗試透過這樣的方式,建立社區規劃師輔助大型縣政計畫之模式,提升社區參與的尺度與能量。
98.7/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近幾年臺北縣以「大河之縣、宜居之城」作為目標願景,相關建設已逐漸成形,更持續輔以「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加強由下而上之縣民參與機制,建構公民社會。
在「大河之縣」的願景下,如新板特定區、新莊副都心、臺北港灣都心的開發,皆輔以萬坪公園、中港大排、淡水古蹟博物園區……等多項建設,提升整體價值與風貌,已逐漸看出成效。在上述不同層次的建設架構下,社區規劃師可以作為協助公共參與的積極角色,在大型計畫下提出更為在地化、生活化的「地區發展計畫」,以「縫補」、「補充」的概念,使大型計畫能更為緊扣「宜居之城」之願景目標。因此,我們認為這是本年度社區規劃師的首要任務。
社區發展計畫所探討的範疇將更為廣闊,不僅止於小型空間的綠美化改造,而能就生活圈的尺度讓社區一同探討目前面臨的公共問題並提出對策建議,以擴大社區規劃的積極能量,提供公部門更有效的地方建議。
城鄉局推展「社區規劃師」至今,已邁入第七年。逐漸站穩腳步的今日也面臨「社區規劃師之於其它部門的公民參與、社區營造有何不同?」的定位問題。我們認為社區規劃師應具備「處理公共環境/空間議題的能力」,而能在社區營造中拉出空間專業面,擔負起公民參與公共空間議題的專業角色。
所以社區規劃師除了基本的動員與整合能力,還必須具備對公共環境、空間營造的基本知識;配合新趨勢及北縣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標,可以落實於生活世界的生態知識與行動,是社區規劃師必須具備的知能;為整合地方智慧與需求,藉由「參與式工作坊」提出從生活世界出發的地區發展計畫的能力,皆是本年度培(回)訓社區規劃師的重點方向。
在上述背景環境下,本年度「社區規劃師徵選及駐地輔導計畫」預計達成以下三個目標:
一、建立社區規劃師輔助大型縣政計畫之模式
本年度社區規劃師的執行策略,將集中方向在「彌補大型計畫中欠缺的生活環境建構計畫」,以補充大型計畫裡缺乏的在地性與細緻度,提升整體計畫價值。並嘗試透過這樣的方式,建立社區規劃師輔助大型縣政計畫之模式,提升社區參與的尺度與能量。
二、加強社區規劃師對其它部門之社區補助資源的認識與協助
提供本年度北縣社區相關資源與課程資訊,讓學員熟悉其他相關局處與政策方向,開啟橫向連結機會。在此階段加強社區規劃師對其它部門資源的熟悉與掌握,將有助於施政推展及社區參與的完整性。
提供本年度北縣社區相關資源與課程資訊,讓學員熟悉其他相關局處與政策方向,開啟橫向連結機會。在此階段加強社區規劃師對其它部門資源的熟悉與掌握,將有助於施政推展及社區參與的完整性。
北縣幅員遼闊,各地所面臨的課題大不相同,相對社區規劃師的挑戰也大。所以社區規劃師必須深化「在地性」認知,從生活社區的角度整合相關社區議題,具備「從個別的空間改造業務,到關心生活社區議題」的專業能力。
在今年的回訓課程中,將社區規劃師的經驗分享交流列為重要單元,藉由台北縣不同生活圈的認識及其社區規劃經驗,描繪北縣社區規劃的經營輪廓,加強回訓學員對北縣真實世界的理解,並培養對真實議題的回應能力。
其他社區規劃師所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還包括:動員與整合能力、對公共環境、空間的基本知識、生態知識、社區生態環境建構、「參與式工作坊」之公共參與模式、地區發展計畫的提列能力等。
對於有心參與社區規劃事物的新學員,也將透過基本培訓課程與實習參與的學習,逐步養成社區規劃的專業人才。
在今年的回訓課程中,將社區規劃師的經驗分享交流列為重要單元,藉由台北縣不同生活圈的認識及其社區規劃經驗,描繪北縣社區規劃的經營輪廓,加強回訓學員對北縣真實世界的理解,並培養對真實議題的回應能力。
其他社區規劃師所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還包括:動員與整合能力、對公共環境、空間的基本知識、生態知識、社區生態環境建構、「參與式工作坊」之公共參與模式、地區發展計畫的提列能力等。
對於有心參與社區規劃事物的新學員,也將透過基本培訓課程與實習參與的學習,逐步養成社區規劃的專業人才。
0 意見:
張貼留言